編者按: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彰顯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殘疾人這一最困難群體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中國殘聯組織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網中國殘疾人頻道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外宣平臺,特策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專題,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報道我國22個重點省(區、市)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進展、特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講述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的中國故事,向世界講述助殘脫貧的“中國方法”。
中國網訊 吉林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沃土,脫貧攻堅以來,吉林省廣大殘疾人沐浴著改革發展的春風。近年來,在中國殘聯、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吉林省各級殘聯組織,一鼓作氣、決戰決勝,吉林大地響鼓勁催、旌旗如畫,殘疾人的生活變化喜人。以下是一組相關數據:
——吉林省建檔立卡殘疾人從2016年初的10.14萬人減少到2020年5月底的2538人,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即將全面完成。
——2016年以來,吉林省殘聯組織全面實施精準康復行動計劃,累計為近100萬人、次有需求殘疾人提供各種康復服務,對有康復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現全覆蓋。為全省826個貧困村康復室配置康復設備,讓貧困殘疾人就地就近參加康復訓練。
——2016年以來,吉林省殘聯組織積極爭取8200余萬元,通過改院、改廚、改廁、改門、改地面等方式,為23416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
——2018年以來,省級財政累計為各地下撥農村貧困殘疾人產業扶持資金5000多萬元,全省各地殘聯結合當地農村產業特點開展幫扶工作,共累計幫助3.49萬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了自主生產增收。
——2018以來,吉林省殘聯組織實施了殘疾人日間照料站建設項目,多渠道籌措資金1374萬元,對240個殘疾人日間照料站提供了資金支持。
——吉林全省共有29.8萬名城鄉殘疾人享受低保政策,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人數分別達到28.4萬人和31.8萬人。
……
吉林省殘疾人,正在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精神,奮力填寫脫貧攻堅時代答卷。
擔起責任完善政策,讓殘疾人脫貧有了底氣
8月的吉林,雨潤微涼。記者走進蛟河市漂河鎮橫道子村肢體殘疾人王金山的家。
“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此時的王金山笑得合不攏嘴。的確,在以前,對他們來說,一家人沒勞力、沒技術、沒資金,日子是艱難的。后來王金山一家在扶貧政策支持下,通過棚膜種植實現了脫貧摘帽。脫貧后的王金山,依然享受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險,徹底解除了他的后顧之憂。“市里還給我送來化肥,幫我鞏固脫貧成果,感謝黨的好政策!”王金山的干勁更足了。
為了給殘疾人爭“口袋”,延邊州殘聯想“金點”、出“實招”、下“苦心”。2018年以來,延邊州殘聯搶抓在延邊州與寧波市兩地黨委、政府對口扶貧協作深度融合的有利時機,積極與寧波駐延幫扶工作隊、寧波市殘聯對接,謀劃17個扶殘助殘項目,深化合作交流。2020年4月,延邊州殘聯與寧波市殘聯召開了東西部扶貧協作“云端會商”視頻會議,研究部署重點工作。2018年以來,延邊州殘聯爭取落實東西部援建資金1174.6萬元,實施村級貧困殘疾人日間照料站、家庭無障礙改造和康復體育進家庭等助殘項目,惠及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5084人(次)。
近年來,延邊州殘聯出臺《延邊州關于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暨推進殘疾人脫貧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年行動(2018年—2020年)的實施方案》《關于在全州農村實施貧困殘疾人日間照料站項目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政策保障。
好政策托起好日子,這樣的事例不止一二,彰顯了吉林省各級殘聯組織攻堅的信心和脫貧的決心。
“由于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較低等原因,貧困殘疾人,特別是農村貧困殘疾人已成為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人群。必須確保對這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政策支持力度,摘帽不摘政策,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吉林省殘聯教育就業部部長董爽如是說。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吉林省殘聯黨組、理事會始終把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作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衡量標準,深刻認識和把握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形勢,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總體部署和中國殘聯有關要求,主動擔當作為,層層傳導工作壓力、打牢工作基礎、壓實工作責任,建立起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長效工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吉林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下發了《吉林省殘聯關于貫徹落實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吉林省殘聯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吉林省殘聯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責任分工及落實措施》《吉林省殘聯系統殘疾人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吉林省殘聯2020年鞏固脫貧成效保障殘疾人穩定脫貧工作計劃》等政策和文件,并在殘疾人康復服務、電商扶貧、產業扶持、無障礙改造、技能培訓、就業扶貧等方面制定配套推進措施20余項。
政策扶貧暖人心,脫貧致富有底氣。為了助力脫貧攻堅戰,吉林省殘聯加強全省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建設與管理,修訂了《吉林省省級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管理辦法》。新《辦法》根據基地的規模、安置和輻射帶動殘疾人數量、殘疾人職工待遇、生產經營狀況和效益前景等不同的情況,提高了省級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的扶持標準。《辦法》出臺后,各地殘聯分別調整修訂了本級基地管理辦法,加大了對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扶殘助困的脫貧路上,吉林省各級殘聯組織步履鏗鏘!
產業扶持培訓技術,讓殘疾人脫貧更有干勁
“再過一段時間,兩頭仔豬就能出欄了,加上這畝地里的紅辣椒,今年怎么也能掙個萬把塊錢。”在大安市的長進村,村民李永德正在自家的小院里盤算著經濟賬。
李永德一家三口都患有殘疾,是長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年來一直靠著政府補貼度日。在脫貧攻堅工作的精準幫扶下,現在老李家不僅建起了豬舍、搞起了養殖,還經營起了“庭院經濟”,生活完全變了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依靠政府“輸血”機制,用政策兜底保障,農村貧困殘疾人可以擺脫貧困。近年來,吉林省殘聯堅持提高殘疾人技能,加大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力度,組織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產業扶持項目,助力殘疾人脫貧取得實效,從脫貧攻堅的受益者變成主動致富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吉林省各級殘聯結合農村殘疾人實際和本地產業布局特點,以種養殖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在“不離土,不離鄉,不離家”的情況下,免費學到先進實用的技術。
據悉,吉林省各級殘聯共投入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專項資金1120多萬元,累計為超過3.1萬人次農村貧困殘疾人提供了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和掃盲教育。
近年來,農安縣殘聯圍繞殘疾人創業就業和脫貧增收的需求,結合縣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實際,委托社會培訓機構,對全縣有各類培訓需求的殘疾人,開展了種植業、養殖業、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培訓。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60萬元,培訓3000余人,達到了“培訓一人,受益一家,帶動一片”的理想效果。借助在40個貧困村發展的43個產業扶持項目,共安排230名貧困殘疾人就業。同時,農安縣殘聯依托當地水草資源豐富、具有養鵝傳統、鵝產品銷售渠道廣闊的產業優勢,組織帶動貧困殘疾人發展養鵝,共在40個貧困村扶持了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養殖戶480戶。2018年和2019年,貧困殘疾人養殖戶年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預計今年每戶銷售收入能達到4500元。
吉林省委副書記高廣濱在對省殘聯脫貧攻堅工作批示中指出,“省殘聯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抓得很好。我省因病因殘致貧比例較大,要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各項保障措施,強化造血能力,強化幫扶跟進工作,不斷提升脫貧質量。”
從2018年開始,吉林省殘聯制定實施了《吉林省農村貧困殘疾人產業扶持項目實施方案(2018-2020年)》,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建檔立卡殘疾人進行扶持。2018年以來,每年省級財政安排轉移支付資金專門用于開展貧困殘疾人產業扶持項目,省級財政累計下撥農村貧困殘疾人產業扶持資金5000多萬元,各地殘聯結合實際開展幫扶工作,共幫助3.5萬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了自主生產增收,占全省建檔立卡殘疾人總數的30%。
“扶上馬,送一程”。2019年,吉林省殘聯會同財政部門又修訂了《吉林省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項目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降低了基地的準入門檻,提高了基地的補助標準,支持和引導基地擴大生產規模,輻射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全省共累計建設各級殘疾人扶貧基地213個,安置和輻射帶動7100余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2020年,結合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保就業等有關要求,省殘聯協調省級財政投入資金500萬元,對18個符合條件的省級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進行了扶持,白城、延邊等地也對殘疾人扶貧基地給予了扶持。
59歲的牛事成是雙遼市東明鎮前太平村村民,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五保戶,由于身體殘疾,還患有多種慢性病,他既不能從事農業生產,也無法外出務工。2018年,雙遼市殘聯依托當地藤椅編制合作社,成立了東明鎮藤椅編織合作社殘疾人分社,并確定為殘疾人就業基地。牛事成等殘疾人在參加了藤椅編織技術培訓后,就開始從事了這份工作。如今他僅通過藤椅編織這一項,月收入就達1000元左右,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去年我母親有病,我花了五百塊錢,雖然說花的錢不多,但如果沒有藤椅編織這個工作,我連這五百塊錢都拿不出來!”牛事成激動地說。
公主嶺市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當地殘疾人對玉米葉編織項目比較青睞,市殘聯適時將公主嶺市龍鳳呈翔手工藝制品廠確定為省級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投入資金幫助其擴大生產,提高其培訓、帶動殘疾人就業的能力,滿足了殘疾人培訓需求的同時,又實現了就業增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讓小產業托起脫貧大梁,吉林省貧困殘疾人的未來充滿希望。
網絡創業全省聯動,讓殘疾人脫貧的路子廣了
互聯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也為殘疾人實現自我發展、特別是為重度殘疾人和不具備外出就業條件的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活動提供了可能。
自2018年底以來,吉林省殘聯和中國聯通吉林分公司在通信服務、產品提供、資源共享、助殘項目實施等領域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施信息助殘脫貧。合作開發了“同夢、同行、同心”智慧助殘三同卡,幫助貧困殘疾人享受專屬關愛政策,現已辦理13萬余張三同卡,累計為全省殘疾人節省通信費用超過1300萬元,開辟了吉林省信息助殘脫貧新領域。
2019年年底以來,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有關“數字吉林”建設和發展網絡經濟的有關工作部署,吉林省殘聯有針對性的推進殘疾人網絡創業和網絡扶貧工作,培育建立了省級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征集了全省各級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全省殘聯系統包保的貧困村所生產的7大類、150余種產品入駐省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并在產品展示區分類展示,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進行展銷。5月17日,在全國助殘日期間,邀請知名網紅進行吉林省殘疾人企業生產的扶貧產品帶貨直播,受到廣泛關注。
吉林省殘疾人企業家張久麗在殘聯網絡創業的啟發帶動下,積極應對因疫情影響外貿、線下實體、傳統電商銷售慘淡的局面,實現新形勢下銷售模式的轉型。企業生產的產品對外有標價,倉儲、配貨、快遞物流等,既可為主播提供貨源,又解決了其后續發貨的相關問題,完全具備直播供應鏈基礎。她對接外部主播及網紅進行單品帶貨和專場帶貨,截至目前依托外部主播累計直播帶貨銷售額300多萬元。
精準發力,網絡扶貧路更寬。2020年4月1日,吉林省殘聯組織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中心和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有關同志到中國一汽扶貧館進行對接,就如何有效帶動全省殘疾人網絡就業創業進行了深入研討。
據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國一汽扶貧館通過搭建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渠道,幫助貧困地區銷售、推廣特色農產品,助力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目前,展廳歸集扶貧產品830余種,累計銷售額達760萬元。中國一汽扶貧辦主任、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葛季明葛季明介紹說:“中國一汽集團一直關心關注吉林省殘疾人事業發展,并實施了多個公益助殘項目。我們將持續加強與省殘聯、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在展館設置殘疾人優秀產品展區、積極吸納殘疾人網紅就業、研究設置助殘扶貧項目,助力全省殘疾人網絡創業就業,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
在積極推進省級平臺建設的同時,吉林省殘聯不斷強化工作指導,統籌推進全省殘疾人網絡創業就業工作。6月5日,松原市作為第一個全省地市級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正式上線直播。延邊州敦化市殘聯依托陽光創業孵化基地通過3個抖音公眾號推介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產品,吸引粉絲300多萬,產品銷量直線上升……
目前,殘疾人網絡創業工作已經在長春市、松原市、延邊州和吉林市舒蘭市,四平市伊通縣,通化市輝南縣,白城市大安市等地全面展開。吉林省各級殘聯都把扶持殘疾人網絡創業工作納入重要日程,省、市、縣三級網絡創業聯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7個月,全省各級殘聯為近2000名殘疾人提供了網絡創業培訓實訓,通過網絡實現靈活性就業的殘疾人在不斷增加,殘疾人網絡創業工作成果正在不斷體現。
包村扶貧村民笑了,讓殘疾人脫貧有了溫度
走進和龍市崇善鎮竹林村,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村莊顯得幸福和諧。自吉林省殘聯包扶以來,竹林村發生了很大變化,一路向前,村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精準扶貧給他們生活帶來的“甜頭”。
竹林村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是邊境少數民族貧困村。2015年以來,吉林省殘聯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精準扶貧”部署包保竹林。通過派駐村工作隊堅守一線,組織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大力支持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落實,促進資源整合,共同打造“平安竹林、幸福竹林、健康竹林、快樂竹林、美麗竹林”。
“‘第一書記’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種厚重的責任。”延邊州和龍市崇善鎮竹林村“第一書記”孫井微深有感觸地說。
80后的孫井微本身也是一名殘疾人,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在調任竹林村做“第一書記”之前,已經在吉林省殘聯教育就業部門,做了十年的扶貧工作。
擁有320戶、746名村民的竹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達到77戶、115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為了精準解決脫貧,孫井微決定增加村里的集體收入。于是,在省殘聯的積極支持和籌措下,60萬元扶貧資金“落戶”到竹林村,并確定了養牛、養蜂、養驢等7個項目,年均為貧困戶增加收入3600余元。目前,土地租賃金、低保金、分紅收入、公益性崗位工資、養老金等各種收入加起來,貧困家庭的年平均收入超過1萬元。
除此之外,吉林省殘聯和延邊州殘聯共同籌措資金35萬元,在竹林村新建了殘疾人日間照料站和康復室,并且每年免費發放步行輔助機、電子血壓器等輔助性器材和必備藥品,金額達到10多萬元。
就這樣,2018年末,竹林村的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現在,圖們江畔的竹林村笑聲不斷,好事多多,他們感受著包保部門省殘聯送來的溫暖,也切實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
2020年5月20日早晨一上班,吉林省殘聯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的全體干部職工收到了出其不意的驚喜和意料之中的溫暖,省殘聯包保幫扶的延邊州和龍市崇善鎮竹林村村委會和全體鄉親為大家每人送上了一束玫瑰花。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這一束束玫瑰蘊含著鄉親們的感謝,也凝聚著省殘聯與竹林村的深情厚意。
建檔立卡貧困戶們始終記著:省殘聯籌措資金在村里發展了養牛項目,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都有分紅有收入;省殘聯領導和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不僅保持經常性聯系,而且每年數次進村走訪慰問;每年春節、中秋節全村貧困戶都能收到省殘聯送來的時令慰問物資,平均每戶每年折合資金700余元;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每年都為村民免費體檢、送醫送藥;省殘聯文藝小分隊多次來到竹林村慰問演出,開展文藝扶貧活動;省殘聯機關和單位每年都要深入竹林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送來關愛;省殘聯駐村工作隊數年如一日駐村幫扶,為貧困戶落政策、促脫貧、謀發展。
鄉親們都知道,是省殘聯的傾心幫扶,是駐村工作隊的努力工作,讓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大程度的改善,順利的如期脫貧。鄉親們在“520”把對省殘聯的感謝和愛用一束束火紅的玫瑰表達出來,省殘聯的干部職工被四溢的花香包圍著,在微信群中交流著、在朋友圈中分享著,與竹林村鄉親之間的感情也在花香中升華著。
吉林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潘宏峰代表省殘聯感謝竹林村干部群眾對省殘聯所有干部職工的惦念,因疫情防控原因近期無法進村,請駐村“第一書記”轉達謝意,并囑托村民們疫情期間加強自身防護,祝愿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白山市江源區殘聯辦公室主任肖明君,被選派到白山市江源區松樹鎮湯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已經有3個年頭了。他大力推進村集體項目發展,籌措資金建立榨油廠,利用村中閑置土地種植了近70畝刺嫩芽并套種沙棘樹,讓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的紅火起來......3年間,他用腳步丈量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與村中的大爺大媽們打成了一片。如今的他,用江源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鄭德福的話形容——“已經從一個機關干部變成地地道道的村頭兒農家漢”。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吉林省的市、縣兩級殘聯組織都承擔起駐村幫扶的任務,并都派出“第一書記”或者駐村工作隊隊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扎實工作,成效顯著,為脫貧攻堅無私奉獻著。大家紛紛表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支持包扶的貧困村,幫助鄉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典型引路智志雙扶,讓殘疾人脫貧有了奮斗目標
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不僅需要政策扶持、項目帶動,更需要典型引路、“智志雙扶”。
近年來,吉林省樹立和宣傳了一批殘疾人自主脫貧典型和助殘脫貧典型,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激勵了全社會的奮發自立的精神。
47歲的楊文軍,是輝南縣慶陽鎮的一名普通農民,一次意外,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6年前因操作失誤,楊文軍被轟鳴的收割機無情剝奪了雙臂。高昂的治療費用瞬間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生活變得十分拮據。
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輝南縣殘聯大力推動電商助力脫貧攻堅。2017年10月,楊文軍參加了縣殘聯組織的電商培訓,“互聯網+”經營理念讓他眼前一亮:“無需擁有實體店面,不用投入太多資金,只要擁有一個網絡平臺便可能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楊文軍越想越覺起勁兒,便開始接觸和研究微商。
了解到楊文軍的脫貧意愿,輝南縣殘聯決定支持他創業。縣殘聯特地派人上門進行指導,多次邀請電商代表到家為楊文軍傳授經驗。為解決前期門檻問題,縣殘聯還為楊文軍送去價值3000元的特色產品,作為他的啟動資產。從此,楊文軍走上了電商之路。
隨著電商市場的變化,楊文軍開拓新模式,開始直播業務。直播間里,楊文軍除了經營土特產外,還為和他有著相同命運的人加油鼓勁,深得廣大網友的歡迎。目前,他在火山、抖音等直播平臺注冊了3個直播賬戶,粉絲達到6.8萬人。
2019年,楊文軍獲得吉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他說:“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扶持,讓我得到了創業的機會,以后我會竭盡全力,帶領更多殘疾人和貧困戶脫貧致富。”
“誰也不想戴著貧困的帽子過一輩子啊,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咱們沒有理由不努力!”說這話的是靖宇縣花園口鎮仁義村殘疾人貧困戶于洪波。
在一般人看來,于洪波自身有殘疾、妻子有殘疾,一家老小全靠他一個人,家里收入少、開銷大,想自主脫貧簡直是癡人說夢。但于洪波不這么想,“我雖然行動上不便,但是我有健康的大腦,只要肯學肯干,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于洪波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由于受知識、技能、信息等客觀因素制約,于洪波一家長期僅靠種植玉米、大豆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雖然他很努力,但深度貧困的局面依舊沒有被打破,一家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有幾年甚至要靠借錢度日。即便如此,生性倔強的于洪波仍然沒有放棄,他沒有向生活低頭,而是一面踏踏實實的種地,一面積極學習種植、養殖技能,謀劃著新的出路。
2016年初,脫貧攻堅戰打響了,改變于洪波一家命運的機會終于到來。他從自家耕地的優勢地塊中拿出4畝地,發展黑果花楸和藍莓種植。于洪波積極向縣農廣校的老師學習田間管理技術,一心撲在地里,實踐、總結、再實踐……他以數倍于常人的付出,成為村內種植黑果花楸、藍莓的行家里手。由于技術成熟、管理到位,于洪波家的黑果花楸長勢喜人,到盛果期時每畝地的收益可達1萬元。
面對成績,于洪波沒有驕傲自滿。他最先想到的是駐村工作隊,最想感恩的是黨組織。他總說:“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就沒有今天的我!駐村工作隊幫我出主意,還幫我找銷路。我能做的就是早日脫貧,盡己所能幫助鄉親們。”
“咱們脫貧攻堅既要送政策、送項目,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只有消除貧困殘疾人思想上的‘貧困’,才能激發他們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團林子村“輪椅書記”張運波說到。
提起張運波,村民們沒有不佩服的。49歲的他,身為村黨支部書記,每天坐在輪椅上忙碌地統計著來自城市客戶的農產品訂單,為村里的農戶尋找致富路,為村里的殘疾人尋找脫貧路。
團林子村位于長春市下轄的德惠市朝陽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該村的經濟狀況一直不甚良好,尤其是村里的十余戶殘疾人家庭,生活一直很困難。張運波打心眼里對這些殘疾人家庭抱有同情。2012年,張運波帶領村黨支部成立了“朝陽鄉運波綠色稻米黨員生產專業合作社”,鼓勵村民加入合作社,以“公司+農戶”的形式,簽訂種植合同,統一買良種,統一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改變了普通村民的生活,也讓村里的殘疾人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除了水稻種植,張運波還開展了很多其他農業項目,也特意安置一批殘疾人在合作社中工作。
為了將產業做精做細,張運波將團林子村的1000多公頃綠色農田劃出110公頃,開辟了“半頃田”大米私人訂制項目。目前,項目在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30多個城市有了固定的客戶群,村民們也紛紛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自家的農產品。
5月15日,在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全國自強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事跡網絡報告會在中國殘聯舉行。張運波作為脫貧先進事跡報告人之一,參加了這場報告會,講述了他自強脫貧和助殘扶貧的生動故事。
像楊文軍、于洪波、張運波這樣的殘疾人典型還有很多。雖然身體有諸多不便,但他們以自己的智慧、擔當展示著新時代吉林殘疾人的良好風貌,他們,是新時代的追夢人!
兜底保障精準扶貧,讓殘疾人脫貧有了尊嚴
2020年全面小康的腳步漸行漸近,吉林省已經完成了絕大多數貧困殘疾人的脫貧,這是全省推進殘疾人脫貧實現的一個階段性的勝利。那么,剩下的2000多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才是脫貧攻堅中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就此,吉林省殘聯副理事長李德富對記者介紹,近年來,吉林省殘聯開始摸索建檔立卡重度失能殘疾人集中托養工作,為貧困殘疾人家庭排憂解難,著力實現“托養一個人,解放一個家”。同時,繼續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拓展農村供養機構服務輻射范圍,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逐步為農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低償或無償的集中托養服務。
據了解,為不斷加大對殘疾人“兩項補貼”等相關政策宣傳,推動全面落實各項殘疾人補貼政策,吉林省殘聯基本做到應補盡補、應享盡享。目前,吉林省共有29.8萬名城鄉殘疾人享受低保政策,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人數分別達到28.4萬人和31.8萬人。為解決貧困殘疾人家庭托養難題,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4729萬元,實施“陽光家園計劃”,為3.5萬人(次)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了居家照料、機構托養等多元化的托養服務。
殘疾人康復是殘疾人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殘疾人補償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推進實施“吉林省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吉林省殘聯組織開展了貧困殘疾人“助聽扶貧”項目。
2019年3月,汪清縣殘聯開展了為期3天的“殘疾人扶貧周—助聽器適配”活動。縣殘聯工作人員與助聽器適配專家到羅子溝鎮下鄉入戶時,突降大雨,路面濕滑。為了早日讓殘疾人重新聽到聲音,工作人員克服困難,冒雨前行,身上淋濕了、鞋子淋透了,也沒有退縮。看到工作人員到家時,殘疾人都說:“太感謝黨和政府了,冒著大雨來為我們適配助聽器,而且這次的助聽器完全是按照我們的聽力情況和耳型進行配置的,帶上以后又可以正常生活了”。通過此次活動,共為414名聽力殘疾人發放助聽器并現場適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240名。
堅決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梅河口市殘聯以動態更新數據為基礎,實時掌握新增辦證殘疾人需求,及時將輔助器具發放到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手中。近4年來,累計為有需求的持證殘疾人發放各類輔助器具近3000件,提高了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增強了殘疾人融入社會的能力。
小楊鄉景興村的貧困殘疾人王某,由于肢體重度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入廁成了大問題。殘聯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當即為其增發了坐便椅并安裝好,他的家人非常感激,不停地說,“謝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謝謝殘聯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電廠社區的任大爺是肢體二級殘疾人,當把輪椅送到他家中時,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我這腿腳不便利,不能走太遠,有了輪椅我就可以出去和朋友們見面了,謝謝殘聯對我的幫助。”牛心頂鎮建檔立卡殘疾人郭某收到殘聯為其配發的助聽器時,滿臉喜悅地說,“聽到了!聽到了!”
近年來,吉林省殘聯深入推進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扎實開展殘疾人基本輔具適配、貧困殘疾人助聽無障礙、貧困殘疾人大小腿假肢適配、貧困殘疾人裝飾型假肢及特殊假肢適配等惠殘助殘工作項目,開展了篩查回訪、評估體檢等助殘公益活動,更多農村貧困殘疾人享受到了就近就便的康復服務,每年服務殘疾人超過20萬人次。到2019年年底,吉林省有康復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比例總體上實現了全覆蓋。同時,降低貧困殘疾人家庭康復剛性支出,提高了29項與殘疾人康復密切相關的醫療報銷標準,降低了因病返貧幾率......
“縣殘聯給家里做了無障礙改造,發了油補。政府幫我蓋了房子、發了兩項補貼,還幫我發展養殖項目,我現在養了50多頭豬和100多只雞,以前拉的饑荒也還清了。”家住東遼縣渭津鎮福勝村的重度殘疾人張義福心里充滿著對黨和政府的感激。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我們殘疾人自己的娘家人——殘聯為我的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這回我的生活要多舒心有多舒心啦!”在通化市柳河縣三源浦朝鮮族鎮尹家村一戶殘疾人家中,殘聯帶來的施工隊刨了蹲便,安了坐便,裝了吊棚、熱水器、浴柜、花灑、水龍頭、上下水管和浴霸坐便器。看著施工隊進進出出地忙碌,戶主于發由衷的感嘆著。
62歲的于發是一名肢體二級殘疾人,他沒有勞動能力,平時靠輪椅出行。他的妻子柴鳳云有嚴重心臟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柳河縣殘聯按照吉林省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工作要求,為于發的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為他解決了洗浴和如廁不便的問題。
點滴小事,卻真情無限。2020年,吉林省各級殘聯組織克服疫情和時間短等帶來的諸多困難,全面有序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入戶篩查、制定方案,加大地方資金投入,確保提前完成此項工作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提高殘疾人居家生活質量,讓殘疾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近年來,吉林省殘聯通過“陽光安居工程”,幫助6300多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并積極配合省扶貧辦、省住建廳,將符合條件的8495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戶及時納入到了各年度危房改造計劃,完成了農村殘疾人危房改造任務。同時,針對殘疾人無障礙需求,實施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切實改善了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居住環境,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歡迎,全省有需求的建檔立卡2萬多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已經全部完成。
吉林省副省長李悅同志說,“省殘聯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開展的系列活動很有意義,也很有成效。殘疾人是貧困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是需要特殊關注、扶助的群體。全省各級殘聯組織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發揚殘聯的優良傳統,發揮殘聯優勢,把殘疾人脫貧工作做得更深、更細、更扎實,更好地彰顯殘聯助力脫貧工作中的作用和價值。”
脫貧并不是終點,小康才是目標。吉林省殘疾人在各級殘聯的帶領下,心懷夢想,奮力前行。
相關閱讀: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河南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