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级a∨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a级毛片无码免费韩国

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全力以赴 攜手同行 鑄就"一個也不能少"的輝煌——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 2020-10-26 09:52: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奚婷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編者按: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彰顯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殘疾人這一最困難群體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中國殘聯組織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網中國殘疾人頻道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外宣平臺,特策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專題,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報道我國22個重點省(區、市)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進展、特色經驗、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講述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的中國故事,向世界講述助殘脫貧的“中國方法”。

中國網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河北省在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的莊嚴承諾,也是河北省用心用情服務殘疾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了這一承諾和初心,河北全省披堅執銳、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北特色的殘疾人脫貧攻堅之路,創造了520萬殘疾人同奔小康的輝煌業績。

殘疾人脫貧是脫貧攻堅的“艱中之艱”“難中之難”,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河北省殘聯把對初心的堅守轉化為脫貧攻堅的決心和行動,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一個堡壘接著一個堡壘攻,帶領全省殘疾人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勇前行。

政策引領省委省政府牽頭抓總扛大旗

殘疾人脫貧難,難在身體行動不便,難在就業技能少,難在就業能力弱,難在家庭負擔重……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河北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省委省政府牽頭抓總扛大旗,為殘疾人脫貧解困撐了腰,鼓了勁兒,吃了定心丸。

image.png

圖為行唐殘疾人雙創園(河北省殘聯供圖)

2019年5月19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霍村巧手坊調研檢查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時,對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2019年8月29日,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就殘疾人扶貧工作做出批示:打贏脫貧攻堅戰,貧困殘疾人是重點。要堅持精準幫扶,完善建檔立卡,登記到戶到人,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加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康復扶貧、教育扶貧和志愿助殘扶貧,促進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分類施策,對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落實就業幫扶和增收措施,對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實行社保兜底保障,對有特殊困難的加大救助力度。要堅持壓實責認真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體系,強化各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和部門的職能責任,統籌抓好脫貧攻堅和防止返貧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緊接著,2019年10月26日,河北省殘疾人扶貧工作現場會在河北行唐召開,市、縣黨委或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各市民政、扶貧辦分管負責同志,雄安新區黨工委分管負責同志,市、縣殘聯理事長及相關負責同志共計400余人參加會議。

2020年2月,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綜合性政策措施。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殘疾人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殘疾人就業創業、康復、教育、脫貧奔小康、生活保障、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殘疾預防等方面,提出了惠及全省520萬殘疾人的工作意見。《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著力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尤其聚焦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殘疾人,落實防貧保障政策措施,防止致貧返貧。

image.png

圖為保定市望都縣無障礙改造后的殘疾人家庭(河北省殘聯供圖)

與此同時,河北省殘聯聚焦主責主業,認真抓好殘聯牽頭承擔的殘疾人特惠政策落實,扎實推進“六個服務全覆蓋”工作,即實現殘疾人證辦理服務全覆蓋,基本康復服務全覆蓋,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全覆蓋,無障礙改造服務全覆蓋,就業培訓服務全覆蓋,對重度殘疾人通過集中托養、日間照料、鄰里照護、居家護理等方式實現服務全覆蓋。

不懈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河北省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總人數及服務率均位居全國前列,輔具適配率位居全國第三。據河北省殘聯的相關同志介紹,“十三五”以來,河北全省累計投入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資金1.19億元,共為5.2萬余戶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在殘疾人脫貧攻堅過程中,河北省各相關部門出臺各項政策為殘疾人脫貧保駕護航。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等系列文件,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就業培訓補貼和創業培訓補貼;將殘疾人作為就業援助工作重點,制定精準幫扶措施,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進行托底安置;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服務活動,為殘疾求職者提供崗位精準對接服務。

河北省扶貧辦將殘疾人扶貧工作列入全省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范圍,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殘疾人,把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幫扶對象,落實幫扶舉措,有力推動殘疾人脫貧。

河北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村特殊群體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擴大重度殘疾人單獨施保范圍,將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單獨施保范圍擴大到三級智力和三級精神殘疾人,將三級智力和精神殘疾人納入到按照單人戶享受低保政策范圍,兜住了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底。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優先支持有關殘疾人事業的創新項目和相關企業,并在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及研發項目上給予政策傾斜、經費支持。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導構建新型經營主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農戶分享更多二三產業收益,并通過培育帶貧主體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科技扶貧等模式,帶動貧困殘疾群體脫貧增收。

河北省稅務局積極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安置殘疾人就業企業發展。

……

在這個過程中,河北省殘聯積極協調、主動出擊,會同和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扶貧工作,確保普惠政策優先覆蓋殘疾人,讓每一位殘疾人都能體會到黨和政府帶來的深切關懷。

因地制宜走出殘疾人脫貧新路子

河北在多年的摸索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殘疾人脫貧攻堅行之有效的“河北模式”,“政府依托有形之手,放活市場無形之手,用好社會援助之手,依靠殘疾人勤勞之手”共同發力,助推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顯著。這其中包括“行唐模式”“安次模式”和“南皮模式”。

22歲的付學凈是石家莊市行唐縣人,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因“先天性脊柱裂”導致雙足內翻,整整爬行了21年,從出生到20歲,她幾乎從未出過家門。

2018年5月,一個特殊的到訪改變了付學凈的命運。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負責人賈茹來到付學凈家里,在她的鼓勵與幫助下,付學凈終于“邁”出家門,成為行唐縣雙創園的一名工作人員。

在這里,付學凈主要從事圖文標注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園區免費提供食宿,除了生活用品,也沒有太大的開銷。而且不久后,行唐縣委、縣政府出資幫助她手術治療,依靠輔助工具,她終于站了起來。

身體好了,有了穩定的收入,付學凈愛笑了,臉上經常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說,雙創園讓她站了起來,這個站不單單是身體站起來了,她的精神也站起來了,人生也站起來了。所以,她一直心懷感恩,努力工作,在創業園實現著自己的價值。

image.png

圖為在行唐殘疾人雙創園工作的殘疾人(河北省殘聯供圖)

像付學凈這樣的殘疾人,在雙創園還有很多,他們在這里不但脫了貧,更找到認同感、價值感。

2018年成立的專為殘疾人服務的雙創園,是行唐縣為了幫助殘疾群眾走上致富路,經過走訪調研、精心籌劃,聯合多家企業成立。行唐縣還出臺了《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輻射帶動鄉村貧困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脫貧致富的實施方案》。

經過2年多的實踐,在政府、企業、殘疾群眾三方共同努力下,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初步取得“五個一批”的良好成效,即:康復托養一批,87名貧困殘疾人入住園區享受免費康復托養服務;園區就業一批,161名貧困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屬園區就業,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輻射帶動一批,70個“巧手坊”已輻射全縣330個行政村,帶動了4247名貧困殘疾人和一般貧困戶就業增收,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居家安置一批,依托“巧手坊”為殘疾人提供“三上門”服務(上門培訓、上門送活、上門收貨),已幫助850名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解放松綁一批,通過集中供養,使150余名家屬放心外出務工。

image.png

圖為“我在村里有塊地”項目的啟動儀式現場(河北省殘聯供圖)

在不斷摸索中,雙創園還創立了“康養+扶貧”“工療+扶貧”“培訓+扶貧”“典型+扶貧”“手工+扶貧”5種扶貧運作模式,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年7月,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創新推出“我在村里有塊地”公益扶貧項目,以公益服務方式強化消費扶貧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按照“有償助殘、攜手共贏”的理念,努力實現“以一畝地帶動一個殘疾人家庭脫貧致富”的目標。

因為在殘疾人脫貧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在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榮獲“全國殘疾人之家”稱號,負責人賈茹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目前,“行唐模式”已名聲在外,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曾做出批示:“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創造了帶動貧困殘疾人脫貧增收的成功模式和幫助農村殘疾人康復的有益經驗,值得總結推廣。”并在河北召開的全國殘聯系統推進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向全國推廣,陜西等多地扶貧辦相關負責人過來參觀學習“行唐模式”。

因地制宜開發扶貧崗位,變“輸血”為“造血”,廊坊市殘聯也在扶貧路上找到了好辦法。

廊坊市安次區落垡鎮路營村段德義一家三口有兩個殘疾人,拮據的日子可想而知。2016年,廊坊市實施了針對全市農村貧困殘疾人的“精準幫扶鵝富千家”工程。他家被殘聯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并免費給他家發放了100只雛鵝。養鵝、賣鵝、賣鵝蛋,一年近萬元的收入,“致富鵝”讓段德義一家脫了貧。

和段德義有同樣經歷的還有因患小兒麻痹癥,行走不便的朱文志,他是村里的貧困戶。現在,每年能免費領到100只雛鵝,僅此一項就使朱文志一家年增收5000元左右。

image.png

圖為廊坊市安次區落垡鎮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工作人員在展示雛鵝(河北省殘聯供圖)

“扶貧鵝”的成功之處在于廊坊市探索出“殘聯+基地(中標企業)+殘疾人戶+市場及加工企業”的精準幫扶模式。從雛鵝繁育、防疫、養殖技術培訓到成鵝收購,為殘疾人養殖戶提供一條龍服務。養殖前,市、縣兩級殘聯組織培訓養殖戶;發放雛鵝時,縣級殘聯附帶發放技術資料;飼養期間,縣級殘聯安排技術人員免費提供咨詢服務;銷售期間,組織專業銷售隊伍,保障成品鵝穩定的銷售渠道和銷售價格。這些舉措,徹底解決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廊坊市嘗到了養殖業給殘疾人脫貧帶來的甜頭,又拓展出養兔、扎花、風箏加工、核雕、就近打工等扶貧就業方式,一批殘疾貧困戶找到掙錢門路,逐漸擺脫了貧困。廊坊逐漸探索出一條在非貧困地區對貧困人口實施精準幫扶的真扶貧、真脫貧、脫真貧的有效路子。

和行唐模式和安次模式不同的是,南皮模式是在中國殘聯的幫扶下,針對脫貧后全縣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老、病、殘群體的看護問題,選取車官屯、中上橋、黃家洼、雙廟、肖九撥、西康、小集7個村建設扶貧互助幸福院,對上述群體中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人員,實行專業性日間集中照護,逐漸形成扶貧養老院兜底托養、扶貧幸福院日間照料、居家居住鄰里照料的照護體系,有效提升了脫貧攻堅的成色、成效。

image.png

圖為南皮幸福院(河北省殘聯供圖)

目前,第一批7家幸福院已投入使用并正常運轉,合計投資698萬元,其中,中國殘聯撥款90萬元專項支持這項幫困助殘創新機制探索,第二批4家幸福院已開始著手建設。“幸福院‘扶貧車間’是為入院人員開設的一條增收途徑,對有智力缺陷的人員來說,主要起到‘工療’效果,鍛煉手腦的同時還能帶來一些經濟收益。”南皮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下一步,南皮將努力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操作的運營模式,著力建設多層次、全覆蓋的照護機構,推動扶貧幸福院持續健康發展。

因地制宜探索開發出來的殘疾人扶貧脫貧模式,在河北全省廣泛推廣,遍地開花,吸引著省內外的殘聯、助殘企業、助殘機構等多次學習觀摩,交流經驗。

兜底工程織嚴殘疾人脫貧保障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近年來,河北省殘聯積極推進“六個服務全覆蓋”,讓殘疾人一個一個地脫貧,一個一個地就業,一個一個地兜底保障。

河北省殘聯會同醫療保障部門優先將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作為救助對象,將30.2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繳,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全覆蓋。

與此同時,河北省殘聯還會同民政部門放寬了建檔立卡殘疾人納入低保的條件,將三級智力和精神殘疾人納入到按照單人戶享受低保政策范圍,兜住了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底。此外,會同當地民政廳、財政廳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高20%,全省54.6萬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70.4萬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現了全覆蓋。

河北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被網入一張幸福的脫貧保障網。在這個過程中,把重度殘疾人、失能半失能人員、智力和精神殘疾人“養”起來,解決了全省殘疾人事業和脫貧攻堅中最棘手的問題。

其中,衡水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為主體、專業醫療機構為輔助、民辦養老機構為補充的集中供養模式。截至目前,衡水全市改建和提升貧困人口集中供養機構59家,全市6043名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中,已有2311人自愿接受集中供養,過上了有質量、有尊嚴的生活。今年上半年全市剩余的1705名貧困群眾如期脫貧退出,其中包括貧困殘疾人528人,衡水歷史性地與貧困說再見。

衡水市集中供養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中國殘聯的認可。今年3月31日,衡水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在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中國殘聯聯合召開的扶貧工作視頻會議上介紹經驗。

image.png

圖為衡水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河北省殘聯供圖)

image.png

圖為衡水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在慶祝雙節(河北省殘聯供圖)

此外,為了幫助智力和精神殘疾人得到更好的照護和康復,2008年,衡水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級托養服務機構衡水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為殘疾人提供生活護理、心理疏導、專業治療、康復訓練,甚至包括實現就業等各種服務。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經為1500余人次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減免托養費用400余萬元,共有252人重返社會實現就業。

半失能人員由特困供養中心供養;完全失能或精神殘疾人員委托專業醫院建立醫養中心供養;供給不足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由民辦養老機構供養。在河北,這樣的模式還有不少地方在推進,為啃掉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在全省走在前列的還有邯鄲市。

患有精神殘疾的王曉(化名)在邯鄲冀南新區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生活了三年,現在他成了中心的殘疾人員工,每個月有400多元的收入。

近年來,托養中心為360余名貧困殘疾人減免托養費66.96萬元,幫助36人回歸社會,安排40人實現就業,讓最難脫貧的那部分貧困殘疾人徹底脫貧。服務中心院長王曉偉的下一個目標是在托養中心打造一個養老院,“把超齡的殘疾人收進來,讓他們老有所依。”

今年以來,邯鄲市殘聯依托冀南新區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的成功經驗,在全市推廣“醫療托養結合,康復就業一體”的殘疾人托養服務模式,根據殘疾人殘疾類別,在邯鄲各縣(市)區精選機構,按照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分類實施托養,精細管理。目前,全市已完成1232名殘疾人的全年托養任務。

image.png

圖為張家口市橋西區陽光家園庇護工場的殘疾人在做工間操(河北省殘聯供圖)

截至目前,河北省殘聯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特殊需求,全省累計提供托養服務補貼3.93萬人。托養服務解放了殘疾人家庭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生產、生活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切實提升了殘疾人脫貧攻堅質量。

廣泛發動愛心企業成脫貧攻堅重要力量

“有的企業招收殘疾人工作怕擔風險,問題是做啥事兒都有風險啊,我的工廠80多位員工,有67名殘疾人,大家干得都挺好。要不要殘疾人,那是老板心態的問題,不是殘疾人的問題。”說這話的是張海忠,一位馬上奔50歲的企業家。他在老家張家口赤城創辦了斌賦食品生產有限公司,這是他2015年響應國家回鄉創業號召創建的,一邊賺錢,一邊幫助殘疾人就業是他的初心,這一干就是5年,他的企業也因此榮獲河北省愛心企業榮譽稱號。

image.png

圖為赤城斌賦食品加工廠的殘疾人朋友在車間工作(河北省殘聯供圖)

今年,張海忠投資1000多萬對工廠進行無障礙改造,讓他做這個決定的是2018年工廠招進來的一個因小兒麻痹癱瘓的小伙子。小伙子父親去世了,媽媽重病,家里條件很差。當時工廠還在舊院,宿舍有門檻,他完全不能自理,離不開輪椅,收下他,張海忠有些遲疑。

聰明的小伙子也意識到張海忠的猶豫,為了能夠留下來,他為了不麻煩別人推他進宿舍,就爬著進。晚上去廁所不方便,就準備一個瓶子。有一天,張海忠看到他用嘴叼著瓶子爬出宿舍,一下子就受不了了。“當時我就下決心,不管投多少錢,我都得把工廠進行無障礙改造。現在我們工廠的廁所比五星級酒店還高級,哈哈。”

如今,張海忠的工廠不但完成無障礙改造,而且還配置了殘疾人溫馨家園,本地的工人每天乘坐班車上下班,外地的就住在工廠里。下班了,大家可以打打臺球、看看電視,日子過得挺好。“現在那個小伙子每個月能拿到1500元,我們工廠免費吃住,還給上保險,每個月的工資大大改善了他的家庭生活。”

image.png

圖為赤城斌賦食品加工廠的殘疾人朋友在車間工作(河北省殘聯供圖)

現在,張海忠又引進了蒸饅頭項目,力爭今年完成為100位殘疾人提供就業的目標。他希望政府能給更寬松的貸款條件,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家加入扶殘助殘行列,“咱們河北的企業家都發動起來,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根本不是問題。”

和張海忠有類似經歷的還有石家莊市贊皇縣殘疾人呂文書,他靠誠信經營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在家鄉嚴華寺村成立河北瑞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他把企業定位于幫助更多殘疾人、弱勢群體、貧困戶等就業。他在殘聯的指導下,在公司園區內建起了殘疾人就業微工廠。如今,他幫助20多位殘疾人找到了工作,賺了錢,有了做人的尊嚴。“一個人富不算富,看著殘疾人朋友拿到工資,腰桿挺那么直,我覺得這輩子就值了……”

下一步,他要在扶貧部門和殘聯的政策指引和科學規劃下,再流轉一部分土地,創辦勞保服裝、核桃仁加工、小工藝制作等3個分別為400平米的微工廠,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

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秦皇島宏興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占宏也是這樣的企業家,他在將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堅持回報家鄉,尤其是關注關心殘疾人事業,身體力行地承擔起扶弱助殘的公益重任。

這些年,他捐資100萬元開展“陽光助學”活動、出資2000萬元成立“宏興慈善基金會”、為6000多名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治療訓練服務、捐贈輔助器具3000余件……這一串數字記錄了王占宏助殘的點滴。截至目前,他已經出資總額3.5億元用于公益事業、助殘扶貧。

image.png

圖為正在改建中的昌黎殘疾人康養雙創中心(河北省殘聯供圖)

2019年,王占宏和縣殘聯負責參觀了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回去后,將里各莊小學舊址改造規劃重新作出調整,把工程預算從一千萬追加到三千萬,而且把基地從單一的職業培訓擴展到集殘疾人職業培訓、康復托養、創業就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殘疾人康養雙創中心,今年10月,這個雙創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在承德平泉,有個良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產品非常適宜殘疾人手工制作。平泉市殘聯引導企業利用“基地+機構+農戶”的形式,將手工產品加工制作延深到托養機構、社區及貧困殘疾人家庭中,一方面實現了殘疾人再就業,增加殘疾人勞動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殘疾人康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實現了精準就業脫貧。現在,公司直接安排殘疾人員工14人就業,吸納大學生就業10人,輻射帶動30余名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

愛心企業家的勇擔當敢作為,帶動著河北全省各行各業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共同助力殘疾人脫貧奔小康。

緊跟時代互聯網助推殘疾人脫貧

信息化建設保障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是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頭戲,也是防止殘疾人返貧的重要手段。

這些年,河北省殘聯一直在推進信息化建設,與相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用好殘疾人大數據,促進互聯網、大數據在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運用,推廣“互聯網+助殘服務”,扎實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

image.png

圖為河北省第十四屆殘疾人就業洽談會暨第三屆全省殘疾人互聯網視頻招聘會現場(河北省殘聯供圖)

互聯網為殘疾人就業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足不出戶便可對接招聘企業。今年9月25日,河北最大規模的殘疾人就業專場服務活動在全省啟動。6000位殘疾人通過線上線下參加了“河北省第十四屆殘疾人就業洽談會暨第三屆全省殘疾人互聯網視頻招聘會”。

image.png

圖為視頻招聘會現場(河北省殘聯供圖)

本次就業洽談會最大的亮點,一是在線下招聘會現場安排了直播帶貨環節,二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全省聯動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快速流動,利用“河北人才網”“河北省殘疾人就業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繼續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殘疾人網絡招聘會。

“可能年輕人更喜歡網絡、軟件這些新興行業。”在招聘會現場,患有肢體二級殘疾的小馮一邊直播一邊和路過的殘疾人朋友互動,作為河北輪友服務中心總經理,他是某品牌輪椅的代理商。小馮風趣幽默的直播風格引起了不少求職者的圍觀,“我們都還年輕呢,要多一些想法。”

河北省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這些年,省殘聯將“互聯網+”同殘疾人就業創業充分融合。2016年制定《河北省殘疾人“互聯網+”萬人就業(創業)“1151”工程實施方案》并積極落實后,大大拓展了殘疾人發展空間,使“互聯網+”成為引領殘疾人創業就業的重要驅動力量,成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學習職業技能、享受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為殘疾人特別是重度肢體殘疾等不便出門的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新渠道和新機會。

今年的疫情也給殘疾人就業帶來不小的挑戰,河北省運用網絡加強貧困殘疾人技能培訓服務。疫情期間,在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平臺、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網上學習平臺等平臺,開展省級殘疾人互聯網培訓,培訓計算機基礎應用、網絡應用基礎知識、辦公軟件的講解以及專項業務知識等。同時,還開展網絡手工制作培訓,由河北愛幫商城采用直播、微信群教學等方式,提供剪紙、編織、刺繡等手工培訓。

image.png

圖為殘疾人在接受手工編織培訓(河北省殘聯供圖)

互聯網+不但為殘疾人實現就業提供技能培訓和機會,而且還幫助他們創業,帶動更多殘疾人脫貧。“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殘聯的幫助,恐怕我現在還整天悶在幾十平米的家里呢。”“美麗河北最美殘疾人”丁玉坤18歲之前幾乎沒有走出過家門,一根網線為她插上了隱形的翅膀。2006年,丁玉坤在一家從事電子信息業務的公司找到一份兼職,為幫助殘疾人朋友們實現就業,她先后創立了“信諾方舟”公益網站和石家莊中訊傳媒有限公司。

唐山女孩冷秋穎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連穿衣吃飯都要靠家人的殘疾姑娘。互聯網打開了她的心扉,讓她看到了希望,她學會用雙腳操作鍵盤,開了屬于自己的網店,有了收入。后來,在河北省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為她安排的網絡學習培訓班上學習,最后經考核入職一家網絡公司工作,這是她和她的家人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人生。

在河北,像丁玉坤、冷秋穎這樣的殘疾人還有成百上千個。

互聯網也在摸清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底數中發揮巨大作用。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階段性對全省建檔立卡殘疾人信息數據進行比對,摸清建檔立卡殘疾人各方面需求,建立了全省建檔立卡殘疾人需求信息數據庫,全面掌握全省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的各方面服務需求信息,為基層提供精準數據保障。

針對有些殘疾人脫貧戶脫貧質量不高、比較脆弱、存在返貧風險的問題,省市縣殘聯與民政、住建、人社、衛健、扶貧等部門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定期分析研判機制,對存在返貧風險的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重點監控。

此外,互聯網大數據持續助力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六個服務全覆蓋”工作。省市縣殘聯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分析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培訓、康復、輔具、家庭無障礙改造等需求,精準施策,實現全覆蓋。

巧借東風推動東西部扶貧緊密協作

河北省毗鄰京津,恰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好時機,這些年,河北省不斷推動京津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張、承、保3市殘疾人受益匪淺。

image.png

圖為北京市殘聯黨組書記郭旭升在淶源調研殘疾人康復中心(河北省殘聯供圖)

2019年,北京市及各幫扶區殘聯與河北張承保各受援縣殘聯開展了37個市級幫扶項目、32個區級幫扶項目,共投入資金2771.85萬元,帶動12517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天津市殘聯幫扶承德市項目資金合計100萬元。

2020年,在疫情的沖擊下,北京市及各幫扶區殘聯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不等不拖,全力以赴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積極籌措資金2492.66萬元,在河北張承保受援縣謀劃了開展57個殘疾人扶貧協作項目。天津市今年為承德各地提供的100萬元幫扶資金已經撥付到位,各項幫扶項目正在如期推進中。

image.png

圖為張家口市懷安縣殘聯貼合當地產業特色,給貧困殘疾人家庭購買了驢(河北省殘聯供圖)

京津冀東西部扶貧協作有效提升了河北各受援地服務殘疾人的水平和能力,幫助當地建設溫馨家園和康復中心,同時給當地殘疾人帶來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包括實用技術培訓、捐贈輔具和其他用品、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益崗位、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等。

張海忠創辦的斌賦食品生產有限公司,在赤城縣殘聯的幫助下,享受到東西部協作資金,采用“黨支部+公司+合作社+殘疾人+貧困戶”方式,爭取到今年年底實現100名殘疾人就業的目標。今年,赤城縣殘聯繼續申請了30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為該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提供資金支持。

在張家口,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扶殘助殘的地方還有不少,包括康保、涿鹿、陽原,東西部扶貧資金用來補貼公益崗位,尚義縣打造助殘扶貧車間等安置帶動殘疾人穩就業促增收。

這些年,保定也緊密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嫁到保定順平的王蘭鳳出生在清苑區石橋鄉東石橋村,身患小兒麻痹后遺癥。有一個女兒正在上大學,家里還有一個臥病在床的婆婆需要照料,丈夫身體也不好,靠撿收破爛維持生活,生活非常困難,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順平縣殘聯積極與京冀幫扶項目對接,北京市石景山區殘聯為王蘭鳳幫扶就業創業資金5000元,在縣城開了一家改衣店,生意還算可以,基本能夠維持生活。2019年,她家正式脫貧。

按照京保兩地扶貧協作總體部署,保定市殘聯指導8個受援縣殘聯與北京市7個區殘聯開展了全方位、深層次合作。8個受援縣在殘疾人培訓、康復、勞動就業、輔助器具適配、無障礙改造、公益崗位安置等項目上共爭取北京市幫扶資金306.8萬元,爭取輪椅、手杖和校服等等實物若干,全市17721名殘疾人通過京保協作受益,3253名殘疾人通過京保協作實現穩定脫貧,2019年比2018年實際增長84%,改善了貧困殘疾人生活,提高了貧困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加快了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步伐。

久久為功殘疾人脫貧攻堅一直在路上

秣馬厲兵迎鏖戰,枕戈待旦再前行。

殘疾人貧困的退出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殘疾人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脫貧后返貧,才是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河北正在為未來的這場防止返貧攻堅戰未雨綢繆,下一步將高質量編制“十四五”殘疾人事業規劃,加快推進基礎保障建設。2020年之后,對于殘疾人民生而言,“十四五”殘聯的工作重點是鞏固并且擴大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通過幫助更多的殘疾人穩定就業,解決殘疾人相對貧困問題,從根本上改善生活狀況。

2018年已經脫貧的魏縣,在殘疾人脫貧解困的路上越走越矯健,越走越堅定。

魏縣仕望集鄉崔閣村的“扶貧微工廠”的崔雨花是一位聾啞人,來微工廠上班后,給家里帶來穩定的經濟來源,日子越過越紅火。她也不再是家里的負擔,成為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魏縣共有持證殘疾人23558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5074人,在就業年齡段和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3860名,2018年全部脫貧。像崔雨花一樣,很多殘疾人都找了自食其力的工作,這都要依托于該縣的“扶貧微工廠”。

魏縣在摸清全縣殘疾人底數的基礎上,借助全縣156家扶貧微工廠(扶貧微工廠被國家扶貧辦收錄為脫貧攻堅一百計的第一計)和農業開發(量資入股、光伏發電、食用菌和密植梨)這兩個平臺,采取“2131”工作法(即利用兩個平臺、開通一個熱線、搞好三個服務、營造一個助殘就業氛圍),擴大了殘疾人就業面,做到了貧困殘疾人“人人有活干戶戶有產業”,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目前,全縣156家扶貧微工廠安置殘疾人及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屬1261人,其余通過量資入股、光伏發電、食用菌和密植梨等入股兜底分紅。

image.png

圖為在扶貧微工廠工作的殘疾人師傅(河北省殘聯供圖)

據了解,該縣的騰達制鞋廠安置殘疾人30余人,占總工人數30%,殘疾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再比如該縣的殘疾人五金爐具廠,從老板到工人均為殘疾人,縣殘聯在該廠多次舉辦殘疾人技能培訓班,開發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崗位,目前在此工作的40名殘疾人月收入1200元以上。不僅殘疾人本人成為了產業工人,也使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以來,魏縣殘聯還先后樹立了50名殘疾人自強模范,表彰了10家殘疾人就業基地典型。一個個自強模范生動的事跡,鼓勵、激發了其他殘疾人自身動力,起到了模范帶動作用。受愛心就業基地典型的影響,有更多的扶貧微工廠加入到創建殘疾人就業基地的行列。同時,魏縣殘聯還積極為各就業基地申報相應級別的獎勵資金,使就業基地能夠良性發展。

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魏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其防貧機制得到國家扶貧辦推廣運用。

今后,魏縣將大力開展“三助三辦”,加大殘疾人技術培訓力度,進一步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充分利用防貧機制,堅決防止殘疾人失業返貧。

image.png

圖為殘疾人朋友在接受絹人工培訓(河北省殘聯供圖)

衡水市今年脫貧后,仍舊做到扶貧勁頭不減,標準不降。衡水冀州區八里村馮雙石肢體殘疾行動不便,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父母靠打零工種地為生。今年9月14日到23日,他參加了衡水市王思頤培訓基地舉辦的絹人工培訓,和他一起完成培訓的還有來自衡水冀州區、濱湖新區、桃城區、開發區的另外19個殘疾人朋友。他還清楚記得第一次完成的絹花只拿到10元工資時的情景,“我一天能賺一塊錢也不算白活著。”現在的他干活熟練多了,每個月能賺100多元錢。

脫貧后,衡水市借鑒行唐雙創園經驗,積極開拓適合殘疾人生產的家庭手工業項目。衡水市殘聯以王思頤培訓基地殘疾人絹花項目為試點,先對有意愿的殘疾人進行免費培訓,幫助其掌握制作工序和手工技巧,然后與殘疾人家庭簽訂委托加工訂單,殘疾人回到家中生產加工,最后基地收購成品,支付殘疾人費用。殘疾人通過絹花項目,每天可取得20元左右的收入,成為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補充。

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的成就和經驗,已經成為河北省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張亮眼名片,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殘疾人的認可,廣大殘疾人工作者將和殘疾兄弟姐妹一起,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奮發干事創業,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奚婷 相關數據材料由河北省殘聯提供)


相關閱讀:

鯤鵬擊浪從茲始:湖南省殘疾人聯合會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脫貧路上,殘疾貧困戶一個都不能少:寧夏回族自治區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共謀脫貧計致富碩果香: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多措并舉齊發力凝心共筑小康夢: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人民至上浴火重生奔小康:湖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吉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河南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